紫砂壶的鉴赏、鉴定与收藏
2014-05-31 宜兴市季畅园紫砂文化艺术
人各有志,亦各有癖。志者,抱负也;癖者,嗜好也。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有癖爱壶者,独癖紫砂壶,迷壶、痴壶、赏壶、藏壶、每每爱上壶,一见爱不释手,倾其财、倾其神、倾其力、倾其资,必集方休。当其投资方式、投资对象、投资选择。当其珍宝稀玩、珍藏工艺、珍宝文物。当其文化艺术、陶瓷艺术、历史艺术。
人们对紫砂茗壶的接受程度大都是由适用而欣赏,再由欣赏而收藏。是故若要鉴赏收藏紫砂壶,不妨可依循一下几个原则行之:
1,适其用。紫砂壶既称之为壶,即在于其为容茶、注水之实用器皿,若偏离此一原则,那么其使用性能受到牺牲。
2,观其形。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,变化多端,可谓“方非一式,固不一相”,所以首重其形态能否均匀得体,比例协调,线条流畅,韵律协调。
3,审其艺。紫砂壶既是一种工艺美术品,则其手工技艺是否卓越超凡,圆则珠圆玉润,方则挺括传神,塑则写实逼真,筋纹则清晰有致,修饰则诗画铭文,结构严谨,完美流畅。
4,赏其饰。紫砂壶包容文化艺术。书画陶刻应重其茗题内容是否切情切理,笔触细腻生动,有笔有墨,刀中含笔,笔中见刀,精确利落。金属装饰则镶嵌合度、准缝无发,华而不繁,贵而不俗。绞泥浮雕,贴塑彩绘则各有所本,不可喧宾夺主,俗丽无文。
5,塑其材。紫砂壶质地世所罕见,调砂养土各有其法,各有心得,基础法则是触感细腻温润,自发韵光,各种泥色风貌搭配自然,浑然一体。紫而不姹,红而不嫣,绿而不嫩,黄而不济,黑而不墨,灰而不暗,砂而不涩,光而不亮,粗而不糙,细而不腻,粗中带细,拙中有巧。
6,鉴其款。紫砂壶除了证明身份,鉴定身价之重要参数,应视为文化修为之印证,除金石篆刻须求精到,印之大小,款之落地,位置分配,合理安排,构图精确均关系整体美感。
7传其神。紫砂壶精致佳作,必自焕风爽之气,通体气度大方,蕴含艺术品独有生命力。独具匠心取形摄神,浑厚古朴意境深远,形、神、气、力、势、匀六要素完美统一。
8,辩其真。紫砂壶以假乱真,,自古有之。大凡贵重器物(不论艺术价值、商品价值、历史价值、科研价值),多多少少不屑视之,务必较真。切记虚心、恒心、信心、多看、多比、多问、多想。
9,识其价。紫砂壶价值区分于商品、作品、艺品、珍品。商品有其成本价和实用价、作品有其创作的知识价、实用价和潜规则。艺品则无价值,完全由爱壶者和创作者之间来定价,艺品价值的内容较广泛,但关键一点是离不开作者的知名度和艺德、社会地位。珍品是历史上的孤品、精品、绝品,作品数量质量决定藏品艺术的真正收藏价值。
通过以上诸项要点逐一审核过滤,可以对鉴定、鉴赏、收藏紫砂壶有一定的帮助。
紫砂壶是从明代开始进入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茶具,一路发展至今,更是一壶千金。一团泥土经艺人之手,经烈火高温,经千锤百炼,成为壶艺,它的选材,它的工艺,它的造型,它的装饰,无不充满艺人的思想,充满历史的痕迹。一代代技艺的传统、传承和创新,一代代历史的磨砺、变迁和演变,在紫砂壶中沉淀下来的是文化,是艺术。在紫砂壶历史中,有茶文化与壶文化的传播,有品茗者和爱壶者的参与,有文人画家名人创意和投入,有历史批评家的记载和品论,也有收藏夹商户家的痴迷和寄托,已然形成紫砂壶的天地,是艺术的血脉,是用具的升华,是中国传统文化陶瓷艺术园地中得一支奇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