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派紫砂鉴藏|“ 福禄寿·玉金砂 ”
2020-09-09
紫砂传统并不限于时间与空间,它是流动的,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复古,更不是设计的倒退或回归,而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汇、碰撞、融合。只有当艺术家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与时间、空间的关系时,追根溯源,与时变通,才能设计出有关乎心灵与记忆的紫砂精品。

这套“福禄寿·玉金砂”六杯组器,创作灵感从季益顺大师壶艺作品《玉金砂》、《福寿壶》的设计草图中一体形成。
并由大师六位弟子精心制作完成,它们不仅是紫砂美学的集大成展现,师徒间衣钵相传的真挚情意,更赋予了这套作品以艺术生命延续的象征意义。
早在季大师创作《玉金砂》、《福寿壶》时,设计概念里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便混搭在一起,更交汇于平衡、和谐之间,达到美之臻极至善,并借由结构、材质到理念,让传统加以合理解构,形成了壶杯一体的美学格局。
由壶到杯,遇物生华光,金玉音琅琅,师徒们在传统元素的抽象中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,又从古代名物的具象中看到造型的智慧,最终成为了季派紫砂澄观外物的匠心体现。六件杯器脱胎于壶体,在融入了新的传统元素之后,具有了新的生命和灵性,同时,还默默地向人们传递着人性深处对那种远古年代的追忆。
这套“福禄寿·玉金砂”,不仅成为了紫砂与其他艺术形式彼此交融的美学载体,更成为延续季派紫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多样性魅力的精品力作。
福杯,整器由底槽清制作而成,粉泥嵌钻描金工艺,设计寓意圆融载福、福器圆满,口颈加以古典联饰,寓意福气临门。
福,《韩非子》云:“全寿富贵谓之福。”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则认为:“福,备也。备者,百顺之名也,无所不顺者之谓备。”意思是物质丰裕,老少齐全,无灾无祸,自然福星高照。儒家说仁爱是福,道家说无为是福,佛家说行善积德是福。福杯,杯者盈也,善盈而后福,福必从善来,一个人长寿、多财,健康平安,崇尚美德,就是福;
禄杯,由墨绿泥制作而成,浅浮雕装饰,描金工艺,设计寓意禄进爵高,以爵为元素融合美好寓意,有气运通达之势。
爵,本为古代青铜制的酒器,盛行于西周初年。上古时代,酒不可乱用,只有在重大礼仪场合饮酒,故爵成礼器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宗庙之祭,贵者献以爵。”爵又成了身份的象征,从此又有爵位之说,《礼记·王制度》:“王者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。”因此,进爵遂有象征官运亨通之福,更散发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;
寿杯,由老段泥制作而成,泥绘寿桃,设计上参考了古代寿纹,更以寿纹对称的结构,结合器形以及装饰,上下左右皆为对称环绕,寓意生命延绵不断。
传统的寿纹设计,并不是单指某一种图案的寓意,在寿杯上,一幅完整的寿纹图案,和杯体连贯一体,如同一首诗篇,一个故事,通过人的视觉语言,表达着人们对长寿之福,延年益寿的多种心愿和向往;
玉杯,由老紫泥制作而成,陶刻、嵌玉装饰,设计取自古代玉璇玑,“璇玑”二字本出自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玉璇玑形状形如旋转的水涡,边缘还有对等的小脊突,与礼天的玉璧和礼地的玉琮相似,古人常借其灵力祈求风调雨顺。
杯体吸取璇玑三头环绕的特征,更结合器形配合玉饰纹样,从造型到装饰,寓意人们能从此杯之间获得与高古璇玑一样的天然之灵气;
金杯,宋人米芾曾在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里写道:“清时良夜,借我此地倒金瓯。”金瓯就是金杯,在宋人的观念里,金杯代表了中国传统器物美学的集大成者,器型优雅别致,纹饰亦要古朴高格、清逸绝佳。
整器由清水泥制作而成,设计取自南宋金杯,南宋金杯以精致的器形和精美的花纹闻名,故而结合这一特点进行设计,配以描金画面体现其美雅,制作考究,鬼斧神工,气息上与季派紫砂风格一以贯之,仿佛从宋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实践,感悟到紫砂艺术的复古与创新;
砂杯,主体为黑泥铺砂,唐人有诗云:“绿萝长新蔓,袅袅垂坐隅。流水复檐下,丹砂发清渠。”设计寓意砂出自山岭、河床,二者皆有高低起伏之势,故而结合这一特点设计,配以铺砂工艺增强砂感。
自古以来,紫砂器表面虽光洁平整,但其中因含有微小颗粒状砂质,故抚之有细砂质感,体现出紫砂特有的质朴素雅的质地之美。砂、泥本就是天然一体,杯体铺砂工艺之下,尤显古雅而厚重的整体艺术美感,在装饰层面亦带给人美的享受,犹如宇宙之浩瀚晨星,刚柔相济,飘逸超脱。
| 全球首发 |
| 新品预售中 |
官方代理人:季先生 18906158800